close

DSC_0327  

你想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呢?

從孩子出生之後,看了不少的育兒書,包含百歲醫生、超級保姆...等,在月子中心親餵、擠奶、調寶寶作息而手忙腳亂時,看到書中神奇地描述如何固定作息、戒夜奶...,例如:哭不能馬上抱、半夜醒如果不是餓也不能抱...,書中許多"守則",的確對當時的我,像是拿到一本葵花寶典一樣,仔細研讀實踐。

結果不久,我就發現 It doesn't work!

因為每個小孩個性都不一樣,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,一昧地要照著書上的方法做,常常把自己搞得壓力很大。

(怎麼辦,她這餐奶喝太少,會不會下一餐提早喝奶?那要給多少奶? 喝完奶要先玩再睡,但她都直接睡著怎麼辦? 睡前奶喝不夠,半夜起來怎麼辦?)

所以她沒把奶喝完,我想逼她多喝點,但她又哭又緊閉嘴巴,或是睡著叫不醒!我就會變得很生氣,她又更哭鬧,不逼她喝怕她半夜起來,硬逼她喝又怕她討厭喝奶...(誰叫我家這隻有點挑嘴),這都是前2-3個月的內心掙扎循環,直到我改成盡量都親餵以後,問題才沒了,因為我不知道她喝了多少XD

哭不能馬上抱這點,我也做不到,因為孜孜有時哭只需要抱一下或輕輕安撫就能又入睡,為何要讓她一直哭直到她學會自行入睡?

不要和大人睡同一張床這點,也是在半夜親餵方便,小孩入睡更有安全感,反而很早就能一覺到天亮的情形下,完全打破了!

 

我覺得現在的媽媽太愛把孩子每個階段看成一個"很重要的功課在做"!好像每個階段都有個"最佳守則",沒按照"最佳守則"做,就完蛋了?!

像是副食品的準備也是,每本書的食譜都精美又用心,營養均衡,連麵包、餅乾都要手做!---->是要把手拙的職業婦女(我)給逼死嗎??  XDDD

 

我最後的感想就是:書看完就全部丟掉吧!用當媽媽的直覺去和孩子互動,就能找出做適合你們的教養方式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 

而<<慢的教育>>這本書是我最近在圖書館借的,覺得書中很多觀點,很有感觸,稍微記錄一下:

1.教養孩子不是在養電子雞或是做蛋糕,按照步驟和食譜就可以製作出完美的成品!

2.童年初期(學齡前),欲速則不達:

(1)太早逼迫小孩學一些技能,可能會造成小孩學習的姿勢不對,長大要矯正更困難,進度說不定比身體發展夠成熟再學還差。

(2)父母如果給小孩過多的要求,過少的撫慰,也許會造成孩子長期緊張或壓力,對於未來學習的穩定度反而不好。

3.嬰兒對於「一對一的互動」是最佳的刺激與學習,因為人的臉部表情、情緒訊息是最豐富的,也是未來孩子發展同理心以及解讀非語言行為能力的基石。-->這些是看影片、互動DVD或聽錄音帶無法取代的。

4.外語學習的key,不是在3歲或7歲就「砰」的關閉!而且學習外語需要和真人互動,小孩要學會外語需要一天有30%的時間再聽、講外語,不是播放幾片DVD、錄音帶或請家教上1-2小時課就學會的。

5.玩具:只要能讓孩子能發揮創意的媒介,就是最好的玩具。再酷炫、高科技的玩具不見得讓孩子能從中學習。最新的神經科學知識說:人類嬰兒所需要的全部豐富化刺激,都包含在一般嬰幼兒的日常經驗之內了。不代表越多刺激對腦的發育越好-並沒有科學根據。(有時是廠商太會行銷了...)

6.童年:讓孩子按照他的方式玩!大人不要插手介入!

7.想要孩子快樂!所以父母太想當「孩子的朋友」,結果會是:

(1)爸媽無法拒絕小孩!孩子一哭鬧就買玩具,用金錢滿足,最快封住孩子的嘴。

(2)爸媽自己也太想當小孩或再經歷一次童年,變得爸媽不像爸媽,那麼小孩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叛逆 或 有嘗試並犯錯的經驗,反而被壓縮,可能會養出更叛逆的小孩或完全乖巧無主見的小孩。

8.孩子能與一位或多位照顧者產生濃厚感情,是兒童期一切發展與日後學習的必備基礎,這種感情聯繫也能使孩子一生都不被緊張壓力打垮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其實當媽之後也買過不少東西,跟過不少團,但後來我發現,孜孜喜歡玩的不見得是我買的或最精美的玩具,有可能是回收的紙杯、她的碗盤、毛巾等,開始讓我回過頭來想,究竟對孩子來說,最重要的是什麼?

父母不是一種競賽,也不是別人有什麼牌子的玩具我就要有,有上什麼才藝我就要幫她報名,而是,在不給壓力的前提下,快樂地從各種經驗中玩樂,我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學會什麼才藝、語言或技能,而是讓孩子記得「那種樂在其中的感覺」,我覺得對以後的學習才是最有幫助的。(如果他在6歲前想到上學、語言閱讀或才藝等,你希望他學會的東西,他只想到壓力,那對以後的學習就真的是大打折扣了!)

    

而書中說有研究指出30%生活要用到外語,才學得會!這真的讓我整個大放開了,因為--怎麼可能!我又不是外國人!

回想自己學語言的歷程也是,你光是聽錄音帶就學得會英文嗎?(記得高中聽空英,結果像念經整個從耳邊飄過,加速入睡的經驗?)學習效果遠比不上每天有真人對話的中文吧!

所以想像孩子能因為聽幾片錄音帶或上幾堂英語課就英文嚇嚇叫,真的不切實際!所以,別把語言關鍵期看得太過重要,以前都國中才開始學英文,也是有人英文嚇嚇叫!重點是,如何持續這份學習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。(我自己就是因為填鴨教育,打壞了英文學習的興趣啊!)

 

另外,我曾看孜孜和阿宏玩,兩個年紀相近的小孩玩的方式,你會覺得那是你從來沒想過的玩法!而且可能只是個小動作,兩個人就玩到翻過去,尖叫+大笑!

那種孩子在玩遊戲時的創意,是我們大人,已經習慣認為某種玩具就該怎麼玩,遠比不上的!

 

至於太想當孩子朋友這點,沒有不好,只是沒有大人該有的功能,孩子會變怎樣呢?

我一直認為:快樂是建築在"匱乏被滿足"的狀態上。當你肚子餓你才會覺得飯好吃,當你什麼玩具都沒有你才會覺得有一個玩具有多麼快樂。

如果從小孩子的需求都無限被滿足了,那麼孩子快樂的機會也許也被剝奪了吧!

如何在好的教養與寵溺之間,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子女的平衡點,我想...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課題吧!也是一輩子的學習...

又或許當爸媽可以放鬆一點,留些空白,無聊時光也很好!順著本能去了解孩子、真心互動,就是最棒的學習囉~~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養 親職 媽媽經
    全站熱搜

    4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